1 拼音
ěr xuàn yūn ·shàng qì bù zú zhèng
2 英文參考
otogenic vertigo with pattern of upper-qi insufficiency[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中醫藥學名詞(2013)]
3 定義
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(otogenic vertigo with pattern of upper-qi insufficiency)是指上氣不足,以眩暈時發,每遇勞累時發作或加重,伴耳鳴、耳聾,面色蒼白,唇甲不華,少氣懶言,倦怠乏力,食少便溏,舌質淡,脈細弱等為常見癥的耳眩暈證候[1]。
4 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的癥狀
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患者眩暈時發,每遇勞累時發作或加重,伴耳鳴、耳聾,面色蒼白,唇甲不華,或食少,便溏,懶言,氣少不足以息,動則喘促,心悸,神疲思睡,舌質淡白,脈細弱[2][1]。
5 證候分析
氣血虧少,不能上榮頭部,故眩暈而面色?白,唇舌淡白無華[2]。
氣少則懶言,不足以息,動則喘促[2]。
6 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的治療
6.1 方藥治療
6.1.1 治法
6.1.2 方藥
可用歸脾湯[備注]歸脾湯(丸)(《濟生方》):白術、茯神、黃芪、龍眼肉、酸棗仁、黨參、炙甘草、當歸、遠志、木香加減治療:
主方:歸脾湯以黨參、黃芪、炙甘草甘溫健脾益氣;當歸、龍眼肉、酸棗仁養血安神;白術、茯苓健脾去濕[2]。
加減:可選加首鳥、熟地、白芍等養血之藥,或加白蒺藜以平肝息風[2]。
可用八珍湯[備注]八珍湯(《正體類要)):川芎、當歸、熟地黃、白芍、黨參、茯苓、白術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棗治療[2]。
脾虛清氣不升者,可用補中益氣湯[備注]補中益氣湯(《脾胃論》):黃芪、炙甘草、黨參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白術,以益氣升陽[2]。
6.2 針灸治療
6.2.1 體針
可選用百會、神庭、神門、耳門、內關、申脈、合谷、足三里、豐隆等穴,每次3~4穴,中等刺激[2]。
6.2.2 耳針
可選額、心、神門、胃、枕等穴,每次2~3穴,強刺激,留針20 min,或埋針[2]。
6.2.3 穴位注射
可選用上列耳穴1~2穴,每穴注射維生素B1 0.2 ml,每天1次[2]。
7 關于耳眩暈
耳眩暈(otogenic vertigo (disease))是指因耳竅病變引起的以頭暈目眩、如坐舟車、天旋地轉為主要表現的耳病[1]。耳眩暈屬眩暈的范疇,是因耳竅有病,功能失調,而引起的眩暈[3]。其特點是眩暈突然發作,自覺天旋地轉,身體向一側傾倒感覺,站立不穩,并有耳鳴耳聾,惡心嘔吐等癥狀[3]。
眩暈是眩和暈兩種癥狀的合稱[3]。眩即目眩,眼前昏花繚亂;暈為頭暈,謂頭部運轉不定之感覺[3]。兩者可以單獨出現,也可以同時兼見,兩者兼見者,乃稱眩暈,又稱眩運、眩冒、旋暈、頭旋等[3]。
《證治匯補》卷四:“眩者,言視物皆黑;暈者,言視物皆轉,二者兼有,方曰眩暈。”
《黃帝內經靈樞·海論》所:“髓海不足,則腦轉耳鳴,脛痠眩冒,目無所見,懈怠安臥。”
《丹溪心法》:“眩者言其黑運轉旋,其狀耳閉眼暗,身轉耳鳴,如立舟車之上,起則欲倒。”
詳見耳眩暈條。
8 參考資料
- ^ [1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學名詞(2013)[M].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14.
- ^ [2] 王德鑑主編.中醫耳鼻喉科學[M].上海: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,1985:29-32.
- ^ [3] 王德鑑主編.中醫耳鼻喉科學[M].上海: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,1985:29.
治療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的穴位
- 翳明
學雜志》。在項部,當翳風后1寸。主治頭痛,眩暈,目疾,耳鳴,失眠,近視,遠視,夜盲,雀目,早期白內...
- 安眠穴
布有枕小神經及耳大神經分支。主治病癥:主治失眠,眩暈,頭痛,心悸,精神病等。刺灸法:直刺1~1.5寸...
- 安眠
部,當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。主治頭痛、眩暈、目疾、耳鳴、失眠。安眠穴的定位:在項部,當翳風穴與...
- 四穴
:取穴時患者下坐位或仰臥位,先取頭部前后正中線與耳尖連線的中點(百會穴),在其前后左右各1寸處取穴...
- 四神聰
、通里、三陰交,治精神分裂癥。特效按摩:當頭痛或頭暈腦漲時,可用食指或中指點、揉等手法逐一按摩四神聰...
- 更多治療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的穴位
治療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的方劑
- 眩暈湯
:xuànyūntāng《脈癥正宗》卷一:方名:眩暈湯組成:黃耆2錢,玉竹3錢,白術1錢,香附1錢,...
- 二陳四物去熟地加天麻湯
)、天麻、川芎、甘草(炙)。功能主治:血少痰多之眩暈。用法用量:加生姜、大棗,水煎服。各家論述:二陳...
- 芎麻湯
ōngmátāng處方:川芎天麻功能主治:治頭痛眩暈,泛惡欲吐,頭重欲倒。用法用量:水煎,送服青州白...
- 鮮芹菜汁
降血壓,平肝,鎮靜,解痙,和胃止吐,利尿。適用于眩暈頭痛、顏面潮紅、精神易興奮的高血壓患者。用法用量...
- 干葛羌活湯
處方:干葛、羌活、防風、白芷。功能主治:外感風寒眩暈,身熱無汗,惡寒拘緊,頭痛身痛,時時胃眩,右脈浮...
- 更多治療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的方劑
治療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的中成藥
- 滇白珠糖漿
治:祛濕化痰,活血化瘀。用于眩暈痰瘀交阻證,癥見頭暈、胸悶腹脹、舌暗苔膩、脈弦滑等。滇白珠糖漿的用法...
- 復方天麻蜜環片
應證:用于腦血栓形成、高血壓、腦動脈硬化癥引起的頭暈、頭脹、頭痛、目眩、肢體麻木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引起...
- 桑椹沖劑
腎,補血潤燥。用于陰虧血燥引起的腰膝酸軟,眩暈失眠,目昏耳鳴,腸燥便秘,口干舌燥,須發早白。用法與用...
- 石龍清血顆粒
風,癥見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語言不清、偏身麻木、眩暈、頭痛、面紅、口苦,輕、中度出血性腦血管病見上述...
- 山花晶
能與主治:滋補肝腎,清肝明目。用于陰虛陽亢,頭痛眩暈,亦用于高血壓,高血脂癥。用法與用量:口服,一次...
- 更多治療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的中成藥
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相關藥物
- 卡維地洛片
,男性性欲下降,瘙癢,紅斑,斑丘疹,光過敏反應,耳鳴,尿頻,口干,多汗,低鉀,糖尿病,高脂血癥,貧...
- 降壓袋泡茶
熱瀉火,平肝明目。用于高血壓病屬肝火亢盛的頭痛、眩暈、目脹牙痛等癥。【規格】每袋裝2.2克【用法用量...
- 鹽酸維拉帕米注射液
癥狀性低血壓(1.5%);心動過緩(1.2%);眩暈(1.2%);頭痛(1.2%);皮疹(1.2%)...
- 茶苯海明含片
1)常見有:表情滯呆、思睡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疲乏、頭暈、頭昏、也有惡心、嘔吐、食欲不振。(2)少見的有...
- 戊四硝酯片
反應】(1)常見的有:由體位性低血壓引起的眩暈、頭暈、昏厥、面頰和頸部潮紅;嚴重時可出現持續的頭痛、...
- 更多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相關藥物
古籍中的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
- 《醫學綱目》:[卷之十一·肝膽部]眩
。蓋者,百會穴也。補百會、風府二穴,則眩愈。)上氣不足,頭為之苦傾,目為之眩,補足外踝下留之。(全文...
- 《醫學實在易》:[卷二運氣易知]續論
仆,即風虛眩暈卒倒是也。《口開篇》曰∶上氣不足,腦為之不滿,耳為之苦鳴,頭為之苦傾,目為之眩。”《經...
- 《雜病廣要》:[身體類]眩運
《雞峰》)(按∶原處有旋復花丸,今不錄。)王敬泉頭暈且痛,起則倒仆,胸膈脹悶,如繩束縛,嘔吐而食飲皆...
- 《普濟方》:[卷四十七頭門]風頭眩(附論)
次。切作片子。每服四錢。水二盞。生姜十片。煎至七分。去滓。《普濟方》明·永樂四年朱橚公元1406年...
- 《醫述》:[卷十·雜證匯參]眩暈
暈之病,悉屬肝膽風火。風火屬陽,陽主動,故目眩而頭暈也。譬如火焰得風,則旋轉不已。○有腎陰不足,三陽...
- 更多古籍中的耳眩暈·上氣不足證